本篇文章完成於 2014/3/22
1.前言:
因為沒有補習,去年要開始準備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怎樣下手,那時候觀看版上心得得到很多幫助,希望我的心得也可以給以後想考且不打算補習的同學們,指引一條準備的路。
2.背景:
熱愛數學跟資工的應屆應數系學生,系排約20名左右,沒有嘗試推甄,然後沒有補習。
3.今年成績:
今年我報了七間,最後有去考六間。
台大資工 正取 數學79 計系57.5 資演77 總分 216.3
台大電機 缺考
交大資工 正取 數學45 計系71 資演77 總分 193
清華資工 正取 計科73 計系86 總分 159
成功資工 正取 數學55 計系57 資演79 總分 191
中央資工 正取 數學56 計系84 資演69 總分 209
中興資工 正取 數學93 概論74 總分 167
4.各科準備方法與參考書目:
一、線性代數:
參考書目有黃子嘉三本,Friedberg 線代原文書以及線代啟示錄(網頁)
因為這科在大二時學的算是不錯,且大三還有修線代三,所以在整個準備過程中沒有花太多時間,這科CP值是我認為全部科目裡面最高且沒有之一,千萬不要學我都不怎麼念,看我考試成績便知,數學很淒慘,建議花多一點時間,可以拿到跟所花時間相對應的分數,題目雖然靈活但是只要掌握關鍵觀念,非常容易把握,然後今年各校的數學題目都大變,明年考生可能可以參考今年的。然後,我題目只有做完黃子嘉全部是非,還有1/3的EASY題目而已,Jordan form 我是全部放棄,個人覺得不會考,要不要讀見仁見智。
二、離散數學:
參考書目有黃子嘉三本,Rosen 離散原文書
很多人都說這科CP很高,我是覺得還好,因為除了基本的題目,其他都是考感覺的如果當下沒FU,就很可能無法下筆,然後遞迴跟樹還有圖論超級重要,其他就考反應。這科,我也沒有花很多時間,因為我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無聊就把原文書看過一遍,之後開始準備研究所的時候衝很快,然後建議題目多作一點,比較有機會觸類旁通。題目做完黃子嘉第一章到代數,後面全部題目,且很多都做兩三次,其他像有限狀態機,波利雅,個人認為可以不用讀。
三、計算機組織:
參考書目有張凡兩本,Patterson 白算盤
個人覺得這科CP也是相當之高,花在上面的時間絕對可以從分數看出來,這科大主軸就是那些,基本常識、效能分析、處理器、記憶體架構等,全部都沒有很難,然後大部分都不用背,計算機既然是人設計出來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為什麼,只要想通很多都很順理成章,然後這科有時候數字可能有點醜,要耐心的算完。題目做完白算盤後面題目,以及張凡後面全部題目,然後張凡那本做兩三遍。multicycle 個人認為不會考,可以放棄,不過怕死還是看一下比較好。
四、作業系統:
參考書目有恐龍,跟人家印的洪逸筆記,Google,洪逸題庫94~99
個人最喜歡OS,不過這科CP不高,東西很多很雜,雖然跟計組一樣,可以用理解的,不過實在太多,相當容易忘,很多都是忘了讀,讀了再忘這樣,然後可以配合計組一起讀,還有恐龍的英文有點難,很多都要看很多遍才懂再說什麼,然後遇到沒看過的,都可以查恐龍的 index 基本上都會有。這科就是基本拿到,剩下就儘量看恐龍吧。題目做完恐龍到十二章後面的習題,洪逸題目94~99兩三遍。
五、資料結構:
參考書目有印來的洪逸筆記,Google,洪逸題庫94~99。
強烈建議這科,讀的時候可以把大部分的資料結構都用程式碼打過一遍,會非常有感覺,這科筆記很少,大概三、四天都看就能看一輪,然後重點就是樹、排序,還有時間複雜度,第一遍讀的時候就看完瞭解再說什麼,就跑去打程式,比方說看完 heapsort 確認理解後,就用程式碼打出來,一定會卡住,這時候就會發現,原來之前覺得理所當然的地方,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理所當然,多幾次就會很有感覺,第二第三遍,就可以很快。題目做完洪逸題庫94~99兩三遍。
六、演算法:
參考書目 Cormen 的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看到原文書很厚可能會覺得這科很難讀,事實上讀這科有一些小技巧,通常原文書再講一個演算法的時候,會先花兩三頁,講解這個問題,以及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帶來的好處,比方說最小生成樹,他就會說這個問題是要求出最小連通成本,解決完可以讓建構一個網路的成本最低等,之後會再有兩三頁講如何解這個問題,Kruskal、Prim 等,再來會花二十到三十頁證明這些演算法的正確性,同樣以 MST 為例子,他就會證明一個 CUT 中最小的 edge 一定是 safe 的,到此 MST 結束。從中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沒錯,碩士班入學考,基本上不會考演算法的正確性證明,所以,讀這本原文書的時候,只要看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方法,非常的快速,累積多了之後,很多題目都可以很快反應,比方說看到 DAG 就馬上連想到拓樸排序,再連想到拓樸排序是用 DFS 等,很快就可以解決一個問題。然後 Cormen 的英文算是非常平易近人,很容易讀懂。題目只有做完 Cormen 有答案的題目。
最後分享一下我認為各科目的CP排序:
5.時間規劃:
我認為實力不只是開始衝刺之後累積的,所以我把我認為對我實力都有影響的都打出來,希望可以參考看看。
前年的7月~8月:
離散原文書第一遍,基本上這段時間並不是再準備研究所,就只是讀爽的,所以題目做不多,就思考一些觀念跟例題而已。
三上:
這段時間,因為我跑去修資工的資料結構,所以只要看到一個新的結構,回來就自己嘗試把他寫出來,算出培養一點資料結構的感覺。
三下:
讀黃子嘉的線性代數,基本上很悠閒,就一天大概翻一小時多一點。三下結束時,剛好看完上跟下。
升四上暑假(7~8月):
大概從這時候開始衝刺,一天大概讀四小時左右,暑假結束時,讀完黃子嘉離散資料結構筆記,恐龍以及白算盤。
9月:
補上個月剩下一點的離散跟OS還有看一下線代,然後第一次做考古題被慘電,在九月末便去買張凡的計組來讀,一天也是讀四小時左右。
10月:
衝張凡的計組,然後資料結構洪逸筆記再看一次,恐龍加減看,參雜一點離散跟線代,時間開始變多,一天大概五小時左右。
11月:
這時後去買洪逸的OS跟資結題庫,這個月就寫完這兩本題庫,然後張凡再衝一遍,然後參雜一點離散。前半月大概也是一天五小時,後半月一天大概7小時左右。
12月:
再把OS跟資結題庫再看一次,離散代數再看一次。開始寫考古題,時間開始變少一天又回到約略5小時。
1月:
一天只寫一份考古題加上把不熟的地方再看熟,所以一天大概只有讀4小時。一月底考古題寫完後,翻出張凡,OS跟資結的筆記開始再看一遍。
2月:
基本上這時候我已經幾乎沒讀書了,就朋友問問題回一下,版上有問題回一下,然後想到什麼比較沒印象就翻一下,一天大概2小時。最後考試前把清交央的考古在看過一遍就上考場了。
然後我有用APP記錄讀書時間,可以參考:Dropbox 連結
6.Q&A:
一、要不要補習?
A:我認為不用,讀書還是再自己努力,而且不補習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唸書不過建議還是要弄到補習班的書,畢竟很多都整理過,讀起來相對比較快。
二、要不要看原文書?
A:要,雖然看原文書,可能很累,而且讀完可能還是都不太會,不過那是一個感覺,讀原文書就是培養 sense 可能現在看完會覺得很亂都沒有架構,可是可能之後看了某段,就突然通了,或是原文書會有前呼後應,比較能夠觸類旁通,尤其是OS跟演算法的原文書特別明顯。
三、一天是不是都要念很久?
A:我覺得看個人,一開始看心得文,每一篇都是一天N小時,就覺得很恐怖,其實只要依照自己的進度穩紮穩打就可以,像我一天平均大概只有念4小時,不過要確定自己真的有讀進去,而不是有點混過去。
四、考古題重要性?
A:我覺得考古題真的有其重要性,比方說今年清華就出了一題跟100年一模一樣的題目,然後我考古題只有寫100~102,因為更早的題庫都寫過好幾次了,再寫一遍感覺沒什麼參考價值。
7.結語:
Do something for the future.
有問題歡迎討論。 : )